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臺灣文化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and Regional Studies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繁體
主功能選單
首頁 > 校外學術活動
【轉知】《漂吧!學術魩仔魚》第十八屆人類學、民族學與考古學相關系所研究生發表會
徵稿啟事
 
每位進入人類學與考古學領域的研究生,都好像剛誕生在汪洋大海的魩仔魚。大家可能來自不同領域,不同來源的小魚苗們卻要共同在這個學術汪洋中學習和成長。唯有彼此共同學習、照料與對話,我們才能夠一起茁壯,這是本屆取名的主題意涵。
然而,在今日作為人類學與考古學學徒,有著它重要的時代意義。我們的學術環境與議題在學科建置上百年的時間已有許多劇烈轉變;在這個變動之中我們要學著在不同潮流中轉向來探索未來。同時,轉向意味著對當今的方向重新檢視、檢討缺失並且尋找新的視角。它承載對過去的反省,以及追求未來的新希望。
在當代人類學學科誕生的20世紀初葉,美國人類學奠定者Franz Boas便針砭當時主流演化論,提出文化相對論與人類學作為一門科學(體質、考古、文化、語言學的四位一體),從生物到文化層面來對抗偽裝成科學的種族主義。在考古學當中,我們也可以看見60年代Lewis Binford提出「新考古學」,強調科學地、系統性地假設與檢驗考古學主張,以整合考古學的知識體系。抑或是社會文化人類學中,在1986年由James Clifford 和 George Marcus所編輯Writing Culture出版後,挑戰文化人類學對全貌觀與真實性追求的根基,反而拆解學術生產中的寫作與反映現實的複雜性。近三十年來全球化、科技與媒體等不同議題變得日益重要,以及近起重新思考人與非人的交纏引繞、物質性所帶來的積極意義,都對人類學與考古學帶來不同的啟發與挑戰。
上述只是點出我們學術的一些重要轉向。這些學科上的劇烈轉向中,都是在對原本既有的學術習性重新檢討,並提出新的視角框架。在諸多轉向之中,我們都是在重新定位我們的價值,用嶄新論述來彌補既有視角的缺失。對研究生來說,學習人類學和考古學學科知識本身就是一種開拓自己視野,但保持著隨時反思的吸收本身也很重要。對我們來說,接受或反對哪些轉向的立場有很多理由,也可以從轉向之中看到值得學習的意義。研究採取哪些立場,可以帶來不同啟發,成為學術研究者在意的重點。是以,在這些思考過程中,我們希望透過研討發表會的方式,讓研究生在面對研究時,可以有所交流與切磋,進而達到互相成長。

徵稿文類
 
雖然以下的文類範疇是無止盡而且難以互斥的,但我們這次希望以「轉向」來勾勒出值得討論的特定議題,藉此產生對話的焦點。請您選取一個作品類別。
1.研究議題的轉向:隨著不同時代,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也跟隨著時代潮流邁進,跳進以往較少探究的群體/議題中。例如:科技與社會研究擴展理解人與非人的交織關係,數位和網路研究討論人們在虛擬和現實世界中的複雜交互作用等等。〔包含:STS科技/科學研究、數位研究、混雜物研究、當代社會新興現象之研究〕
2.經典/理論視角的轉向:人類學和考古學研究中,仍有一些難以取代的研究議題,是學科研究討論的精華。但是,隨著時代改變,切入視角也有所轉變。因此,如何繼承或捨去過去的研究遺產,開創新局,成為本主題的焦點。〔包含:歷史轉向、實踐轉向、論述分析轉向、感官情緒轉向、現象學轉向、本體論轉向、物質轉向、媒介轉向等等〕
3.書寫體裁的轉向:另類民族誌,嘗試相較過往書寫中不曾做過的可能。大眾科普的散文式書寫,挑戰以往學院內的嚴謹書寫,但可能卻更有影響力。〔包含:另類民族誌、公共書寫、口述史與書寫等〕
4.研究關係的轉向:學術研究者在面對研究對象時,開始有些轉變的意味。學術成果可能影響政治和社會關係,因此成為研究者必須反省的議題。近年來的公共化浪潮,也重新定義我們該如何進行研究,還有該採取的關懷與介入方式。〔包含:公共人類學與公共考古學、研究關係的反省、反身性思考、倫理關係的改變、自我民族誌等等〕
5.其他:有些無法歸類在前者的議題,但我們仍歡迎您提出有所值得關注的「轉向」:______
 
會議方式
 
本次發表會為了提升論文與評論品質,將採取雙軌制:
• 論文發表——完成度較高的論文發表。我們要求投稿人在會議前三個禮拜繳交全文,並安排一位專業評論人,藉此給予評論人足夠的時間消化文章並準備好評論內容。為了讓大家能夠得到足夠的評論回應品質,我們得在全文截止時間結束後將文章交給評論人。若未能在全文繳交期限內上傳全文,將會轉為構思討論的發表模式。
• 構思討論——成形中的想法分享。我們將不收文字稿,但是希望參與觀眾與主持人可以在當場聽取內容後給予研究如何持續發展的回饋。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2019年3月3日(日)
·公告入選:2019年3月12日(二)
·全文截止:2019年4月14日(日)截止(逾期將放入構思討論)
·會前活動:2019年5月3日(五)共學工作坊
·發表時間:2019年5月4日(六)

 

瀏覽數